阔别四年后,东京车展再度回归。回归后的第一个改变就是名字,从本届开始,东京国际车展更名为“日本移动出行展”,汽车以外行业及初创企业的展示比例被大幅提升,创新将成为本届东京车展的一大主旋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单纯从看热闹的角度来欣赏,东京车展绝不会缺少作为国际大型车展的所有元素,况且还有独特的日系元素加持,现代又严谨的工业之美融合活泼卡哇伊的东瀛特色,这种碰撞绝对是自成一派。
但时隔四年回归,总要拿出点诚意来。本届东京车展的设计依旧是最吸引我们的。
马自达ICONIC SP概念车:
在本届东京车展上,马自达ICONIC SP概念车进行了全球首秀,这辆车也可以看作是下一代马自达MX-5的设计原型,有望在2026年推出量产版。
虽然还是概念车,但从这辆车上能清晰看出过往MX-5的经典元素,既有传承也有创新。车身依旧偏向圆润和紧凑的布局。大嘴和眯眯眼的造型有着很强的辨识度,前后隆起的轮眉又带有较强的肌肉感。
尾部就更简洁了,短小精悍。尾灯最为特别,交叉的圆形在点亮时会有更清晰的轮廓感。但整辆车已经有浓厚的新能源味道了,不知道后续马自达是否会为其带来大家所期待的新能源动力,你们觉得会吗?
很明显,马自达的工程师将运动和优雅在这辆ICONIC SP概念车上延续,预计很多细节都将会被保留在量产车上。一起来期待一下。
本田SUSTAINA-C概念车:
此前从汽车内饰中已经运用到了很多环保材质,北欧的一些汽车品牌尤其热衷于此。本届车展上,本田带来了一款SUSTAINA-C概念车,从材质上上来看,它是一款使用回收的废旧丙烯酸树脂材料打造而来。在设计层面上,融入了一些复古元素,再融入非常丰富的颜色搭配,在带来十足的个性化视觉冲击同时,又营造出强烈的年轻范儿。
本田MEV-VAN概念车:
再来看看本田MEV-VAN概念车,这是一款可拆卸电池的纯电动商用车,这款车将与日本最大的快递公司合作进行测试,以推出更环保的物流车。
就造型设计来说,我们对这种K-Car造型并不陌生,但此次亮相的这辆本田MEV-VAN概念车其实玄机在内部。这辆车的地板内部有很多可以开启的盖板,这就是它的奥秘所在,MEV-Van概念车没有采用固定电池组,而是使用了本田可移动的电池组e模块,这些模块可以从车上取下进行充电,这些模块被安装在乘员舱的地板之下,这就跟很多国内电动自行车设计有点类似,电池可以单独拆卸进行充电。从电池容量和续航来说,应该不如整体式充电更便捷和持久,但针对日本国情,这种充电方式或许是一个眼下不错的解决方案。
这种可拆卸的电池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解决汽车需要长时间充电的问题,可以有多组电池同时在充电,从而保障至少一组满电电池在工作,而不影响车辆的使用,但估计比较短的续航也让这辆车的行驶范围不会太大,满足点对点的短途运输。
本田N-Van e:
车展上,本田带来了N-Van e首发亮相,该车定位于一款纯电动商用车,其WLTC工况下纯电续航超过210公里,将兼顾一定的载货需求。
外观设计上,本田N-Van e注重空间利用率,其采用了较短的车头设计,并搭载短前后悬设计,拥有较大的轴距。左右两侧的大灯通过饰板相连,充电口也位于车头的盖板内。
这种车型一般都设计为较高的车顶,前车门开启角度很大,后部为侧滑门的设计,同样没有B柱的存在,保证空间同时,也非常便于物品的搬运。
内饰设计方面,中控台很有层次感,内有中控屏,全液晶仪表盘,但将更多空间留给乘坐和储物。后排座椅看上去很单薄,更多为了满足储物空间,得益于超薄的座椅设计,可以完全折叠到地板之下,使整个车辆内部形成一个纯平的储物空间。
本田Cruise·Origin:
再来看一款本田与GM·Cruise合作的Cruise·Origin自动驾驶汽车,也在本届2023东京车展首发亮相。
从设计上看,这辆车颇有几分缩小版巴士的造型既视感,完全有别于常见家用车的设计思路,特别是在车顶左右两侧以及后部的传感器,更像是巴士上的硕大后视镜,不过在这里被电子摄像头所替代。
据悉,该车的设计初衷是要满足5-6人乘坐,打造一个完全私密、沉浸式且完全可支配的移动空间。无论是在移动中办公,还是陪家人娱乐,它都可以完全胜任。
该车的另外设计亮点来自对开门,没有B柱结构,对向乘坐,还没有方向盘,完全可自动驾驶。Cruise·Origin是通用汽车、Cruise公司和本田汽车共同研发3年的合作成果。Cruise公司介绍,Cruise Origin拥有多层传感器套件,也大量应用AI处理决策,提升处理速度。为其配置的自动驾驶技术也获得了不错的进展。
但这辆Cruise Origin由于传感器和计算软件十分昂贵,最终价格可能高达30-40万美元,未来如何收回成本将面临巨大挑战。据了解,Cruise Origin设计行驶里程为100万英里,所有内部部件均可更换,模块化设计可促使车辆运营成本有所降低。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个大家伙,停地库里?还是再重新盖个车库呢?
本田CI-MEV:
这是一款展示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新车,主要解决在狭窄道路里最后一公里的出行,解决没有公共交通地方以及需要长途徒步地区的出行,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给人直观的感觉是,这辆车的设计非常窄,车身非常容易出入狭小的场所,比如北京的胡同这样的地方,但这并不妨碍它拥有一套非常好看的配色,Q萌的头灯,全封闭式前脸,以及四轮死角的设定,更像是一辆大号的带篷的摩托,设计既有科幻感也有很强的功能性。
不要小看它,它内部空间可以满足双人乘坐。开门角度也足够大,再扣上这个略显复古的车顶,这效果还一下子就出来了有没有?车辆虽小,但五脏俱全,液晶仪表+多个摄像头,如此灵活的车身再加上全景摄像头,我的天,这开起来不要太爽。不得不佩服一下日本工程师们的设计。
大发UNIFORM CARGO概念车:
本届东京车展上,大发也展出了一款厢式概念车,其实也就是一款城市厢货。从设计上来看,它拥有很鲜明的特点,不单拥有第二排的侧滑门,甚至还可以将车顶折叠,这样带来更多的空间展示,如图所示,摇身一变,变成货架子。这对于在乡村或者城市接头摆摊来说,无疑是更加便利和实用。
这款车同UNIFORM TRUCK一样拥有3395mm的车身长度,整车的其他细节设计十分简洁,保持了该系列概念车的设计元素。此外,动力方面,它也将变得更加环保,变身为一辆电动“面包车”。
兰德酷路泽Se:
作为日系品牌的代表,丰田在家门口怎能不秀一秀呢?先来看看看这款兰德酷路泽Se,这也是丰田品牌第一台纯电动的兰德酷路泽,设计上继续沿用燃油版上见棱见角的设计,但同时在细节上突出科技感和未来元素。
整车长达到5150mm,采用三排座椅布局。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没有巨大的中网,甚至非常符合当下纯电车型的特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款车跟理想的L8、L9颇有几分神似,莫非日系品牌也开始向中国新能源品牌学习了?不管怎么造型或设计,火爆的销量才是真理。
X-Van Gear概念车:
日系品牌在方盒子造型上颇有建树,丰田的这款X-Van Gear概念车就属于在设计和功能方面可满足多样化需求的代表。特别是加入了纯电终端配送后,这让它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
从造型设计来看,车头方正,蚌壳式的机盖以及分体式头灯个性十足。整车也是呈现出一种近似长方形造型的姿态。最神奇的是,对开门设计是从中间向两侧滑动式,没有传统B的设计,也让这辆车的内部空间显得极为宽敞。车顶还配备了置物篮,并为每一排乘客都准备了天窗。
内饰设计方面,采用了纯平仪表台集成了手机支架、触控按键、无线充电板以及悬浮中控触屏,车内布局呈现2+1+3的六座布局。副驾座椅可向后旋转,二排单座可放倒变桌板,三排则是沙发设计,用户也可根据自身需求配置其他六种座椅布局。这样的一辆比较多用途的大方盒子从设计来看绝对是面向多场景和多人,家庭露营、商务接待等。你会给它打几分?
雷克萨斯LF-ZL概念车:
作为日系的顶级品牌,雷克萨斯也带来了新品,先来看看LF-ZL概念车。它可视为雷克萨斯下一代电动车的预演,官方表示量产车型将在2026年发布。
外观设计上看,LF-ZL概念车拥有一副极为战斗的面孔,标志性的头灯已经和车头彻底融合为一体,但依旧锋芒毕露。大嘴造型也换了一副面孔,但依旧有着雷克萨斯经典的纺锤式特点。整车尺寸很大,达到了5300/2020/1700mm,轴距为3350mm,一个十足的大家伙。
内部设计采用了极简主义,方向盘彻底摆脱了当下的传统造型,而是变得更为科幻风,并且拥有2块大尺寸的娱乐触摸屏,会使用全新的Arene OS系统以带来全新的体验。据悉动力方面,新车将电池安放在了车身正中心,另外据悉,新车可能搭载丰田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将拥有800公里的续航能力,电量从10%-80%充电仅需20分钟。
日产Hyper Tourer概念车:
日产在生产电动车方面其实有比较深厚的积淀,早年的聆风曾畅销全球。在本届车展上,日产带来了Hyper Tourer概念车,标志着日产先进电动汽车系列概念车迎来了一款MPV产品。
从设计来看,Hyper Tourer概念车造型十分个性,定位于一款高端MPV。车身采用极为炫酷的黑金双色涂装,带有一丝霸气外露。整车线条显得十分锐利,特别是环状的日行灯带,直接将整车一分为二,车头车尾几乎处在一个平面内,再配合金色轮圈和大尺寸后扰流板,整体运动感拉满。
内饰部分设计得则更加浮夸,特别是后排对向的4座布局,就如同悬浮在空气中的座椅,科幻色彩浓烈。估计360°旋转座椅是必须要安排上了。据悉,还有一个创新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监测乘客的生物特征信号,包括脑电波、心率、呼吸、脑电波等,并自动选择音乐和调整照明以适应乘客的情绪。同时,这款概念车将搭载高能密度全固态电池,拥有超低重心,并配备e-4ORCE全轮控制系统以及V2X通信功能等。
总结:不管进入到什么时代,燃油也好,新能源也罢,设计永远是主旋律。设计不单单是对功能的诠释,更是工程师对未来的理解以及全身心投入的一种表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